中秋民謠:
《拜月娘》
拜月娘 拜月 好頭毛 好嘴齒
大是兄 細是地 月娘仔
你不可給阮割耳
《童謠》
月亮光光 騎馬燃香
東也拜 西也拜
月婆婆 月阿麼
保佑我爹做買賣
不賺多 不賺少
一天賺仨大元寶
椅仔姑
請你八月十五來坐土
土腳起 鉸蓮花 繡蓮子
蓮子燴 姑仔今年你幾歲
三歲三 穿白衫 滾烏邊
穿繡裙 繡荷包
荷包腰肚圍 穿色褲滾青邊
也有花 也有粉
也有胭脂給你姑仔點口唇
也有鉸刀尺 也有花粉鏡
姑仔神那到
梏三下水桶來顯圣
《中秋拜月歌》
月亮亮/吃大餅/大餅勿吃吃小餅
小餅勿吃吃香稃/吃了餅/風調雨順
吃了稃/生活步步高
《拜月娥》
月娥姐/月明明/月中有株婆娑樹
婆娑樹上掛紫微/紫微星出保子星保夫星
保男保女接宗支/枝枝葉葉興旺生好子
月娥出來免災星/家中添財又添丁
《全家拜月》
八月初一/太平初一/月到中秋/全家拜月
寶塔燈/照照天地/花下藕
藕絲連連/紅石榴
榴開見子/團圓餅
夫妻同偕到老/和家和睦團圓
(拜月時女子在前,男子于后,身體略偏。也有“男不拜月”之說。 傳說拜的是月中吳剛。是日,還要摘下端午時掛的鐘馗像掛上紫微天官像。)
《中秋夜》
中秋夜/亮光光/家家戶戶賞月忙
擺果餅/燒線香/大家一起拜月亮
分紅柿/切蛋黃/賞罷月亮入夢鄉
乘火箭/月宮逛/看看嫦娥和吳剛
中秋節月餅我愛吃
月餅圓又圓/ 咬一口/香又甜/教我如何不想念
盼中秋/等月圓/月餅端上我心歡
不等爺奶慢/不管弟妹玩/我先把上一快解解讒
啊/月餅好好吃個遍/ 管它肚子愿不愿
《月姐姐》
月姐姐,多變化,初一二,黑麻麻,
初三四,銀鉤樣,初八九,似龍牙,
十一二,半邊瓜,十五銀盤高高掛。
中秋月,凈無暇,圓如鏡子照我家。
打麥場邊屋檐下,照著地上小娃娃。
娃娃牽手同玩耍,轉個圈兒眼昏花,
一不留神摔地下,連聲喊痛叫媽媽。
云裡月姐說他傻,引得大家笑哈哈。
《月光光》
月光光,照谷場,
谷場上,農人忙。
今年稻谷收成好,
家家戶戶樂陶陶。
《月餅》
月餅月餅真好吃
冬過愛吃大月餅
中秋佳節賞月圓
冬過自在月餅中
臺灣民謠:
《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故鄉秋憶月,異國夜驚潮。
手未攀丹桂,以猶卷緣蕉;登樓悲作賦,西望海天遙。
《月夜思鄉》
星稀月冷逸銀河,萬籟無聲自嘯歌
何處關山家萬裡,夜來棖觸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掛天正中,寂無聲;睡眼朦朧,
恍若夢中;生臥徘徊以不寧,故國家園縈腦中
苦煎熬,歸去成空,如焚王衷。
《中秋歇后語》
八月十五的月亮——正大光明
八月十五吃月餅——節日的美食
八月十五辦喜事——人月共團圓
八月十五生孩子——趕上節了
八月十五看桂花——花好月圓
八月十五吃年糕——還早
八月十五看燈籠——遲了大半年
八月十五過年——差了節氣
《中秋諺語》
七月十五鬼節
八月十五人節
(張家口)八月十五月正南 瓜果石榴列滿盤
(邢臺)男不拜月 女不祭灶
(石家莊)吃亂了月餅死公公
(冀縣,冀縣風俗:新媳婦第一年在婆家過中秋,就要連續幾年,在娘家也是如此。否則就算吃亂了月餅)
五月回港扒龍舟 六月割禾有錢收 七月燒紙盂蘭節 八月賺錢買餅嘗中秋
(茂名)冬唔飽,夏唔飽,八月十五食餐飽。
(廣州,中秋節令,供果豐富)八月十五停活的 冬至節,教學的
(山西,中秋做工人停活,冬至宴請教師)到中秋,賽摸秋
(鄂西·土家)八月摸個秋,摘柚抱瓜不算偷
摸秋:習俗,月夜偷摘他人田園掛失果實不視為偷。俗信,這天送子娘娘要下凡,所以未生育的已婚婦女摸秋若不被發現,可早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