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currently viewing 歷久彌新的古早味

歷久彌新的古早味


台灣的傳統糕餅,承載著濃濃的懷舊民俗風,是許多台灣人的珍貴記憶。在阿公阿嬤們早期的貧困生活裡,家中難得有塊糕餅,哪怕是只有一小塊,家中長輩總會將糕餅平均切好,讓全家大小一同享用,就連糕餅屑也都計較得很,所以,拿到這一小塊必須小心翼翼地含在嘴中,讓糕餅慢慢化去,那股香味才會停得特別久。在台灣習俗中,人從出生一直到年老做大壽,甚至是大大小小的農曆節慶、祭祀、禮俗等,皆與糕餅息息相關。歷經了數百年的演進,逐漸深化為地方的文化與習俗,糅合了風土民情及創意發想,並成為華人世界中,進入時光隧道的最佳見證。/

猶記得阿祖那個時代,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支木製的「粿印」,以應付年節製餅所需。做粿是傳統婦女都會的手藝,不管是喜氣十足的紅龜粿或是皮薄餡多的草仔粿,對於許多上了年紀的阿公阿嬤來說,黏稠的粿、餡料多的糕餅吃起來是相當費力地,但無論如何,仍舊卯足勁也要把整塊吃完,可見它十足的魅力!取材於大自然作為有吉祥意涵的圖騰象徵,是我們老祖先對於生活上的祈求與世界觀的轉化,例如牡丹花代表「花開富貴」、麒麟圖騰被視為「祥瑞」的象徵、向長輩祝壽時所吃的「壽桃」具有添壽的意味,而烏龜台語與「久」音近,因此代表祈求長壽之意、常被刻於喜餅上龍鳳相對的圖案,代表「龍鳳呈祥」、富貴吉祥的寓意等,印出來的模呈現了傳統文化與藝術的結合,傳統糕餅業充分運用美麗的圖紋,將它烙印在美味可口的糕餅上,還有著一番巧思且帶有吉祥圓滿的感覺。

在物質生活過剩的年代,糕餅亦隨著時代的需求、休閒觀光的興起與飲食習慣的改變,種類日漸多樣化,特別節日裡有親友結婚分送的喜餅(漢餅,俗稱大餅)或西餅、中秋團圓品嚐的月餅、日常生活最佳茶點綠豆椪,在糕餅的包裝設計與食材創新走入文化創意產業的領域後,「地方性」愈臻重要,糕餅冠上地名後更能顯示其產業與地方的連結,諸如「台中」太陽餅、「大甲」芋頭酥、「嘉義」方塊酥、「高雄」旗鼓餅或是「花蓮」薯等,結合地方特產或是區域文化、口味的改良與多元的選擇,再搭配質感包裝,成為地方旅遊的最佳伴手禮。糕餅不僅作為年節吉祥的象徵,亦傳述著動人的地方故事與情感,旅行至台灣各地,若沒有品嚐與認識糕餅文化,就難瞭解台灣人的常民生活。

台灣的食品產業包羅萬象,而糕餅業封存了歲月與鄉愁的懷舊滋味,如同兒時的記憶,一幕幕地掀開其中的奧妙及觸動心弦的回憶。每回品嚐各式糕餅時,宛如回到時光走廊裡,透過舌尖再次體驗糕餅獨具的文化特色與氣息,老師傅手感的傳遞與創新構想的融合,一再豐富了我們的生活與文化味蕾。

發佈留言